全国服务热线:
产品描述:
中文名 乙酸钠 英文名 Sodium acetate trihydrate 别 称 ;结晶英超德甲无水英超德甲; 乙酸钠;无水英超德甲; 无水乙酸钠 化学式 CH3COONa 分子量 82.03 CAS登录号 6505-45-9英超德甲6131-90-4三水英超德甲 熔 点 无水英超德甲的熔点:324℃三水英超德甲的熔点:58℃
化学反应编辑
制取甲烷
→
↑+
(脱羧反应)
反应物:英超德甲,碱石灰。
条件:加热
说明:碱石灰中的生石灰CaO不参与反应,它的作用是除去NaOH中的水分、减少NaOH与玻璃的作用,防止试管炸裂,同时也使反应混合物疏松,便于甲烷气体的排出。[2]
与浓硫酸
(浓)
(气体)
条件:加热
现象: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,是复分解反应。
说明:这是实验室制取比较纯净的乙酸的方法。
与卤代烷
(如:溴乙烷)可用来产生酯:
此反应可以用铯盐来催化。
简易制备
用具:纯碱、食醋、容器(如废弃饮料瓶,易拉罐)、塑料棒、小勺。
步骤:
① 将食醋2勺半倒入容器内,加入半勺纯碱。
②用塑料棒不断搅拌均匀,使其尽量溶解。
③处理实验区,将1:10稀释的实验废液倒掉,以免污染环境。
现象:迅速有大量气泡溢出,纯碱被逐渐溶解
优点:方法简便、材料便于寻找,在家中便可以体会到实验的乐趣。
缺点:不可以将生成的英超德甲用来实验,没有处理设施,实验精度差。
原理:
(产生原因是弱酸的部分电离)
魔术用途:可用来表演水中抓冰魔术
含量测定编辑
实验目的
1.掌握非水溶液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。
2.掌握结晶紫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。
实验原理
英超德甲在水溶液中,是一种很弱的碱(pKb=9.24),不能在水中用强酸准确滴定,因此需用非水滴定法。选择适当的溶剂如冰醋酸则可大大提高英超德甲的碱性,可以
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,其滴定反应为:
邻苯二甲酸氢钾常作为标定
标准溶液的基准物,其反应如下:
由于测定和标定的产物为
和
,它们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都较小,故滴定过程中随着
标准溶液的不断加入,慢慢有白色混浊物产生,但并不影响滴定结果。本实验选用乙酸酐、冰醋酸混合溶剂,以结晶紫为指示剂,用标准高氯酸-冰醋酸溶液滴定。
仪器试剂
1.仪器:25mL酸式滴定管,250mL锥形瓶。
2.试剂:
(1)
(0.1mol·L-1):在700~800mL的冰醋酸中缓缓加入72%(质量比)的高氯酸8.5mL,摇匀,在室温下缓缓滴加乙酸酐24mL,边加边摇,加完后再振摇均匀,冷却,加适量的冰醋酸,稀释至1L,摇匀,放置24h(使乙酸酐与溶液中水充分反应)。
(2)结晶紫指示剂:0.2g结晶紫溶于100mL冰醋酸溶液中。
(3)冰醋酸(A.R)
(4)邻苯二甲酸氢钾(A.R)
(5)乙酸酐(A.R)
实验步骤
1.
滴定剂的标定
准确称取
0.15~0.2g于干燥锥形瓶中,加入冰醋酸20~25mL使其溶解,加结晶紫指示剂1滴,用
(0.1mol/L)缓缓滴定至溶液呈稳定蓝色(略带紫色),即为终点,平行测定三份。取相同量的冰醋酸进行空白试验校正。根据
的质量和所消耗的
的体积,计算
溶液的浓度。
2.英超德甲含量的测定
准确称取0.1g无水英超德甲(0.25g试样三水英超德甲),置于洁净且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,加入20mL冰醋酸使之完全溶解,再加5mL乙酸酐,加结晶紫指示剂1滴,用0.1mol/L
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紫色转变为蓝色,即为终点。平行测定三份,并将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。根据所消耗的
体积(mL),计算试样中英超德甲的质量分数。
注意事项
1.乙酸酐
是由2个醋酸分子脱去1分子
而成,它与
作用发生剧烈反应,反应式为:
同时放出大量的热,过热易引起爆炸,因此,配制时不可使高氯酸与乙酸酐直接混合,只能将缓缓滴入到冰醋酸中,再滴加乙酸酐。
分类编辑
早先,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,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。到19世纪20年代,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,如尿素CO(NH2)2、醋酸CH3COOH、脂肪等等,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。但是,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,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。
“有机”这历史性名词,可追溯至19世纪,当时生机论者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(life-force,vis vitalis )合成。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“无机”的基本分别,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。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,1828年,德国化学家维勒(Friedrich Wohler) 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 ---- 尿素{CO(NH2)2}。但这个重要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,因为氰酸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。直到柯尔柏(H . Kolbe)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(CH3COOH),柏赛罗(M . Berthelot)在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,有机化学才进入了合成时代,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。
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, 上几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掌握了酿酒、造醋和制饴糖的技术。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质,如没食子酸(982--992)、乌头碱(1522年以前)、甘露醇(1037--1101)等;16世纪后期西欧制得了乙醚、硝酸乙酯、氯乙烷等。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,因此,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。
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,使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物[4] ,更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,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,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。从组成上讲,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,多数含氢,其次还含有氧、氮、卤素、硫、磷等,因此,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。
因此乙酸钠是有机物。有机物指的是“含碳的化合物”,但要除去CO、CO2、H2CO3、碳酸盐。就是说,除了CO、CO2、H2CO3、碳酸盐外,其他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。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.比如“二茂铁”等。